企業數字化轉型:轉型架構的設計!



說到架構,你一定會想到業務架構、技術架構、應用架構、數據架構、安全架構、集成架構、硬件架構等等。在IT領域,幾乎無處不架構,操作系統有架構,應用軟件有架構,網絡設施有架構,APP、小程序也都有各自的架構。
?
那么,我們談架構的時候,到底是在談什么?
?
01什么是架構?
架構——Architecture,一個源自于建筑行業的古老詞語。
?
在遙遠的原始社會,人類過著穴居野處的生活,為了適應自然,抵御猛獸,原始社會的人類會利用一些大樹或者直接在地上用樹枝樹葉搭建一些簡易的房子或柵欄。這個時候,人類建筑架構的思維模式已經開始萌芽。從原始部落的穴居野處、茅屋蓬蓽,到如今的鋼筋水泥、高樓林立,建筑架構的發展,本質是一部人類對居住環境的功能和性能不斷追求的發展史。
?
相比建筑業,IT行業還是一個年輕的行業,它的一些理論體系都是從傳統行業中引進而來的,這里邊就包括從建筑業引進的“架構”。我們現在談的軟件架構實際上就是對軟件系統的一種抽象描述,主要包含軟件的組成、結構、行為、功能,除此之外,軟件架構還關注軟件的易用性、高性能、擴展性、復用性、可理解、經濟性、技術的先進性、技術限制和權衡等。
?
由于人們對軟件系統的功能、性能等方面的不斷追求,所以才有了軟件系統從單體架構、垂直架構、SOA架構,到微服務架構、分布式架構、云原生架構的發展。
?
架構有多種視角,如我們上文提到的業務架構、技術架構、應用架構、數據架構、安全架構、集成架構、硬件架構等,實際上就是從不同角度,對系統或對象的關系和結構進行描述和定義。
?
架構可大可小,有不同的層級,諸如:指導不同類之間協作關系的是架構;指導不同模塊之間協作關系的是架構;指導不同系統之間協作關系的是架構;指導人與人之間協作關系的也是架構(組織架構)……
?
02什么是數字化轉型架構?
我們知道了什么是架構,那么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架構又是什么?
?
從數字化轉型的定義上看,至少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商業模式的轉型,一方面是技術的升級。因此,數字化轉型架構是由業務架構、技術架構兩條螺旋組成的一個循環上升的模型,其數字化轉型架構設計的本質是一種定義數字化問題,明確數字化需求,制定數字化解決方案的過程。
?
數字化架構是一個泛在的概念,既包含戰略層面的規劃,也包括戰術層面的方法;既包含業務模式的創新優化和業務之間的協作的關系,也包括技術實現的升級變化和技術之間的分層邏輯;既涉及人員認知和思維轉變,也涵蓋組織機構和考核機制的變革。
?
中關村信息技術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聯盟(簡稱:中信聯)發布的團體標準T/AIITRE 10001-2020《數字化轉型 參考架構》給出了企業數字化轉型架構設計任務、視角和推進模式。
?
《數字化轉型 參考架構》認為:
?
來源:T/AIITRE 10001-2020《數字化轉型 參考架構》標準原文總體框架部分
“創新和重構是數字化轉型的根本任務,組織應從發展戰略、新型能力、系統性解決方案、治理體系和業務創新轉型等五個視角出發,構建系統化、體系化的關聯關系,系統有序推進數字化轉型,創新價值創造、傳遞、支持、獲取的路徑和模式”。如下圖所示:
?
03數字化轉型,為什么需要架構?
隨著數字化的不斷發展,“架構”在企業數字化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了。架構的兩端,一頭是由企業的人財物等各類資源、業務流程、業務模式組成的現實世界,一頭是由技術框架、軟件系統、功能、數據、網絡組成的虛擬世界,架構是連接企業的現實世界和計算機世界的一座橋梁。
?
數字化架構在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重要性:
1、上乘戰略目標。數字化轉型架構設計的驅動力源于是企業的數字化問題和需求,數字化轉型架構是對企業數字化戰略目標的承接。
?
2、下接技術決策。需求和問題明確了,接下來,數字化架構還需要回答用什么樣的技術實現這個業務目標。
?
3、控制復雜性?;凇胺侄沃钡乃枷?,將復雜的問題進行分步或分層拆解,以支持業務增長和結構重組的靈活性。
?
4、明確實現路徑。數字化轉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步來,數字化架構的設計還應回答實現業務目標的步驟和方法。
?
5、提高交付質量。架構設計應考慮實現和運營兩個層面的質量特性,例如:實現層面的系統或模塊之間的協作性(高內聚、松耦合),靈活性和可擴展性,適用性和可實現性等;運營層面的性能問題,安全問題,易用性和可靠性問題等。
?
6、固化核心知識。架構設計是將業務目標抽象為計算機可以理解和識別的關系和結構,這個過程有利于知識的積累和固化。
?
7、提供可復用資產。不論是SOA架構還是微服務架構,都講求拆解,組件化、模塊化,提供了結構重組的靈活性,并讓企業可復用的資產(組件、應用、服務、數據等)可以最大化進行復用。這一點,無論是在SOA時代,還是現在提的更多的中臺架構都很實用。
?
8、行之有效的運營支撐。數字化架構不僅關注系統的實現,更關注系統的運營。數字化架構的設計涵蓋了系統易用性,安全性、可靠性、高性能等系統運營所必須的要素,為系統的有效運營提供支撐。
?
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架構不僅是一家企業的上層構件,也是一家企業的戰略布局圖?;谝陨蠋c,你知道架構的作用和重要性了吧。
?
04數字化轉型架構的兩個派別
數字化架構是連接企業的現實世界和計算機世界的一座橋梁。但是,該如何搭建這座橋,有什么樣的方法?其實,有關數字化架構設計的方法,目前有兩個主要流派:一個是以企業架構咨詢為核心的全面規劃派;一個是以敏捷開發為指導的需求驅動設計派。
?
TOGAF內容結構示意圖,來源:知乎 鼎問《TOGAF綜述》
1、企業架構派
企業架構(Enterprise Architecture),簡稱EA,是指對企業信息管理系統中具有體系的、普遍性的問題而提供的通用解決方案。企業架構原則上的關注點是企業范圍的需求識別、規范,以及優先級劃分,并基于此來定義企業的愿景/使命、目標/目的/驅動力、組織架構、職能和角色,以及與IT架構相關的應用架構、數據架構、技術架構等,企業架構是一個整體的企業信息化規劃的方法。
?
企業架構流派認為數字化轉型是企業的整體轉型,是對企業業務模式的重塑、組織架構的重組、業務流程的再造,其本質就是重構企業架構。而企業架構作為連通業務與IT的橋梁,為管理人員、業務人員、技術人員等不能層面的人提供了一個宏觀的全局視圖,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助力和支撐。因此,企業數字化轉型應從企業架構設計抓起,可參考的企業架構框架有TOGAF,Zachman,FEA,Gartner等。
?
2、敏捷開發派
敏捷開發(Agile Development),是一種以人為核心、迭代、循序漸進的開發方法,其核心是“以人為本、目標導向、客戶為先、擁抱變化”。敏捷的核心思想強調面向結果,而非過程,“敏捷”是一種注重價值實現和以客戶為中心的協作與創新理念。
?
敏捷開發派認為每個企業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別人的成功很難復制,也沒有一種數字化轉型的方法可以套用,在數字化轉型的路上,多數企業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且數字化世界是千變萬化的,不論是市場需求、業務模式,還是技術路徑、實現方法,隨時都會發生變化,而企業要做到的是敏捷應對這種變化的能力。因此,企業數字化轉型應該是“以產品為中心的敏捷交付模式”,專注于創建MVP而不是追求完美,側重于從數據和迭代中快速學習。
?
在我看來,以上的兩種觀點各有道理,且并不相悖,而是辯證統一,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體系規劃和落地實現的兩個層面的內容。就如同建筑行業的工程設計和工程施工,是建筑的兩個面。企業架構是向上思考,側重規劃;敏捷開發是向下思考,側重執行。盡管,在敏捷體系中也有架構,但這個架構是針對一個需求、一個系統而言的,并不能取代企業架構,否則就會陷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困境。而企業架構是面向企業的宏觀架構視圖,涉及到企業戰略、業務模式以及技術、組織、流程、制度等方方面面,企業架構的內容并不能一步到位,恰好需要敏捷開發的方法,逐步迭代的實現。
?
05數字化轉型,業務架構的設計
企業數字化轉型不是瞎折騰,一定要想好為什么轉?在進行轉型架構設計之前,我建議你思考下以下問題:
?
1、企業數字化的愿景、使命、戰略是什么?
2、企業要解決什么問題,痛點在哪里?有多痛,是真痛還是假痛?
3、企業要達成什么樣的業務目標?
4、機會在哪里?方案是什么?
5、達成目標需要分幾個步驟?
6、誰來主導實施?
?
如果這些問題你找到了答案,那么恭喜你,你的企業數字化轉型架構的第一條螺旋——業務架構,應該可以設計出來了。
?來源:官華《如何從架構視角做企業數字化轉型》
06業務架構設計的常見問題
數字化轉型架構設計的一過程并不簡單,充滿了很多坑,我給大家介紹兩個:
?
1、回歸初心,想清楚企業的使命和愿景是什么?
很多企業沒有去想這個問題,或者沒有想透,也或是認為“使命和愿景”這些都是虛的,不解決實際問題。而事實上,“初心”往往決定了一個企業能夠走多遠。拿微軟來舉例,我們知道微軟當初的使命是“讓每個人的桌面上都有一臺電腦”,這個使命成就了微軟,讓微軟成為了PC時代的獨一無二王者。但這一愿景,到了智能手機時代也一度成為了微軟轉型的桎梏。直到后來,微軟調整了它的使命“賦能于每個個人和每個企業,幫他們成就不凡!”。在新的使命感驅動下,微軟建立了數字化的文化,成功實現了數字化轉型,成為了數字時代能夠起舞的大象!請參考《大象也能起舞?微軟數字化轉型啟示錄!》
?
2、很多企業不知道痛點是什么,在哪里?
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本質是重塑商業模式,單從定義上看,很多人會陷入一個誤區,認為所有的數字化轉型都是顛覆式的創新。但我想說的是,顛覆式創新哪有那么容易,我們看到的所謂顛覆式創新90%以上都是在“微創新”的基礎上積累出來的。因此,企業在定位痛點的時候,先不用想業務中哪些業務可以顛覆,而需要去考慮業務中還存在哪些流程的斷點、業務的盲點,將其找到并進行改進。
?
實際上,企業業務的痛點就隱藏在這些斷點、盲點之中,當一個個“斷點”被數字化連接起來,一個個盲點的被數字化實現,量變引發質變,你會發現:你已經實現所謂的顛覆式創新了。
?
07數字化轉型,技術架構的設計
在設計業務架構這條螺旋的同時,你還需要考慮另一條技術架構的螺旋該怎么設計。設計技術架構時,你需要考慮以下問題:
1、現有的技術團隊的能力如何?優勢在哪里?技術短板在哪里?
2、都需要哪些數字化技術?如何引入這些技術?
3、現有的數據有哪些?在哪里?數據質量如何?
4、還缺少哪些數據,從哪些能找到,該如何獲???
5、都缺少哪些專業人才,該如何補齊,何時補齊?
?
圖:平臺化系統參考架構及其特點與價值,來源:《華為行業數字化轉型方法論白皮書》
另外,數字化轉型技術架構的設計,我的一個建議是“敬畏新技術,但要不迷信新技術”。同時,科技是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的主要動力,企業應該有開放的心態,‘積極擁抱新技術。
?
事實證明,擁抱新技術越早,企業轉型的越快。
?
但在這個新技術層出不窮,新概念真假難辨的時代,企業也需要有一雙“火眼金睛”,去鑒別哪些技術是你切實需要的,哪些技術代表了未來的趨勢,而哪些技術就只是概念上的忽悠!
?
08數字化轉型的參考架構
在上文中我們給出了中信聯發布的團體標準T/AIITRE 10001-2020《數字化轉型 參考架構》為企業設計轉型架構提供到了參考。除此之外,業界還有很多優秀的企業數字化轉型框架,我精心挑選出兩個非常優秀的供大家參考。
?
1、華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方法論
在《華為行業數字化轉型方法論白皮書》中,華為給出了“1234”的數字化轉型方法論,該方法論可以指導企業設計轉型架構和路徑。
堅持1個整體戰略:將數字化轉型定位為組織整體戰略,進行全局謀劃。
創造2個保障條件:通過組織機制轉型激發組織活力,通過文化轉型創造轉型氛圍。
貫徹3個核心原則:將“戰略與執行統籌,業務與技術雙輪驅動,自主與合作并重”三個核心原則貫穿到轉型全過程,保證轉型始終在正確的軌道上。
推進4個關鍵行動:通過“頂層設計、平臺賦能、生態落地、持續迭代”這4個關鍵行動,控制數字化轉型的關鍵過程。
?
圖:行業數字化轉型行動綱領,來源:《華為行業數字化轉型方法論白皮書》
2、德勤的智能化建設1+N模式框架
德勤公司在《數字化轉型新篇章:通往智能化的“道法術”》的白皮書中給出了“智能化建設1+N模式框架”:
“1”指極致的核心場景。每個企業都有1個或多個核心業務,企業的業務一定是和企業的發展目標相關的。這些業務提升會帶動整個企業的提升。面對這些核心業務場景,我們需要將智能化做到“極致的效果”,因為這些領域每提升一個百分點的效果,對企業都至關重要。
“N”指規?;涞??!?/span>N”追求的是規?;涞?,很多企業都面臨著“全面智能化改造”的難題,在面對1千個甚至更多場景時,如果每個都做到極致,代價和效率是不夠的。而在大部分企業中,業務價值鏈與可智能化的場景應用也普遍非常分散。這種情況下,智能化的規?;涞?,往往比單場景的極致效果對企業更有價值。
?圖:“智能化建設1+N模式框架”,來源:德勤《數字化轉型新篇章:通往智能化的“道法術”》
寫在最后的話
參考《麥肯錫數字化轉型四步法》,在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之旅中,設計轉型架構是企業數字化的第二步。個人認為這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說它關鍵,不僅是因為這一步是上乘“企業數字化戰略”,下接“數字化落地決策”,更重要的這一步也是構建企業數字化能力,培養數字化文化的基礎,描繪出企業數字化的整體藍圖。